要闻:绿皮车消亡史
本篇文章3828字,读完约10分钟
(图:摄影师王福春《列车上的中国人》系列) 1987年,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乘火车周游了中国,但不被窗外的景色迷住,发现对被绿色铁皮包围的世界感兴趣。 在这移动的长龙中,人们以惊人的热情啃瓜子,打牌,聊天,喝茶,像每个人度假一样,总是有无限的创造力打发时间 “中国人在列车上‘生活’ ”保罗写道 这些见闻后来被收录在着作《骑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中,在谈论那个美丽的东方古国之前,描绘了轨道上的中国——“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在哪里。 “25年后,保罗写的中国正在消失,她的列车更快了,铁路也更完整了,但问题更多变得复杂了。 在浪漫易碎的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列车是中国人唯一的远行工具,5万公里的铁路像毛细血管一样连接着空间的人心。 当时的列车都是绿色的,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对苏联忠诚的模仿,也是战时的审美遗存,源于“绿皮车”的称呼。 在20世纪80年代的官方语境中,列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 这种形象通过小学教科书、人民币、日历、政治推广的绘画来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描绘 出汗的司炉工是劳动模范的常见形象,伸出一半身体望着凉棚的列车司机也成了祖国开拓者的化身 甚至欧阳海、周云成、戴碧蓉等时代的英雄,事迹都与列车有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新气象激励了包括作家王蒙在内的所有中国人 1980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春天的声音》 故事发生在春节前夕绿皮堵塞的罐车里。 主人公是访问德国回来的工程师岳峰。 汽车世界是文革后中国社会的缩影,有抱怨的女性、自私的乘客、卑鄙的盗贼、隐性的老农、尽职的警察、有上进心的学生 在最困难的旅行中,抱着孩子的女性打开了“三洋”品牌的录音机,在美丽的德国民谣中,列车冲破了黑暗,摇摇晃晃地前进。 下车的瞬间,岳峰回头一看,看见一辆新的轻型机车把他乘坐的旧车拖着轰隆隆地走了。 个性也醒着 当美国人保罗在绿色汽车上对他的“列车中国”感兴趣并注意时,一个叫周云蓬的东北少年也独自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旅行 他失明七年了,但还怀着梦想 他拄着棍子坐去天津的绿皮列车,在钢圈和线路相撞的轰鸣声中喝了几口玫瑰啤酒,觉得“世界成了我的兄弟”。 那辆绿色的皮车成了周云蓬的梦中方舟——他最终成为了流浪歌手 这是令人羡慕的身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流浪和远行,沿着齐秦这条轨道忧郁的台湾歌手,成为了竞争时代的偶像。 火车成为文化象征,出现在诗、散文和电影作品中。 诗人海子在列车上跟着比他大20多岁的女作家道德令哈,留下了不朽的诗句。 “今晚我只有美丽的戈壁天空/姐姐。 今晚,我不在乎人类。 我只想要你。 (摘自《列车经德令哈》)但是,这个浪漫的时代又易碎又短暂 随着经济大潮的迅速崛起,理想在与现实的较量中最终失败了 功利主义和费用主义盛行,开启了喧嚣的下一个十年 1989年农历新年的一个月后,诗人海子穿着白衬衫和蓝短裤,在山海关较慢的车道上登上轨道,等待着被他压延的慢动作。 诗意理想主义的时代结束了 (图:火车轧制海子,八十年代短暂的浪漫主义结束了)“速度”来了,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关闭都已经过去了。 新的生产方法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他们离开了家乡,涌向沿海繁荣的工厂,影响深远的“民工潮”从那里开始,每年春天,他们聚集南下,年底回流,铁路是其最主要的通行路线 1980年,现在意义上的《春运》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通讯稿中 3年后,铁路承包春运的局面难以持续,道路、水路、航空陆续参加,但困难的局面依然持续着 1987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春节民工返乡潮,席卷全国,平均每天70万人返乡,曾经有几个记者头,哮喘加剧的绿皮车中,平均30平方米的空间里塞满了近300名农民工,他们用化肥袋吗 根据历史资料,1985年全国铁路的营业距离在5万公里以上,但到1990年代末增加了1万公里以上,人均不到1根烟的长度 但是,更致命的是车速,1990年代前半段,绿色汽车的平均时速不足50公里,严重制约了繁荣的工业物流和客运 周云蓬至今还记得用蜗牛一样的绿色皮车吃的苦 那时他已经大学毕业了,打算流浪云南 那时从北京到昆明需要50几个小时,他只重复了一半就崩溃了 他蜷缩在汽车通道里,让上餐车和厕所的人踩着他的长发 另一次绿色汽车旅行,周云鹏又开玩笑了 他和文艺青年去泰安,一路上谈论马克思、鲍勃·迪伦和圣诞派的存在主义,其他人纷纷躺下 据大众通报,一名警察在终点站拦住他们,说他们犯了“胡说八道”的罪,被罚款50元。 告别了前十年的薄雾,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主题是迅速的发展和追踪,而且相当成功 她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这个行星上最引人注目的经济明星 但是,问题也不少。 例如,作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持的铁路运输业长期落后于社会生产的诉讼。 铁路变革首先从“颜色”开始 缓慢沉重的绿色皮车被认为是负面的疲劳和瓶颈 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橙色的25型客车。 名额越来越多,舒适安静,还有空调。 很快在干线上取代了绿色汽车的地位。 硬件的成熟加剧了对速度的需求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大增速在京广、北京上海、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列车时速达到120公里以上 这一年,广州铁路售票开始使用电脑票系统,全国春运期间增设的客位也取消了货架代客列车 但是仅仅一年后,这个优秀的系统就被尝试了。 1998年1月下旬,暴雪袭击湖南,京广线受阻,20万人留在广州站 据去采访的记者说,他们几乎都是农民工,握着可能失效的普通票,不知所措地撞在护栏上 绿色汽车消失的速度在21世纪初就明确了 几乎所有的干线都消失了,只保存在少数支线和短距离线路中 现在北京的绿皮列车只剩下不到10班,运行在浙江铁路线上的绿皮车只剩下总客流量的十分之一,南京、青岛等城市彻底告别 “请穷人留下绿色汽车”1997年以后,中国铁路又经过5次大幅度高速化,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2007年,第一辆和谐号在广深段下线,时速为200公里,但仅3年后,国产新一代动力车以时速486公里刷新了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高速记录。 但这不是好事。 对农民工来说,他们更关心火车票价 年12月,成都到北京上海的车辆价格公布,最高突破2000元。 另一项调查显示,上海400万农民工中,平均购票意愿仅为“300元以下” 年1月11日,从上海到成都有卧铺列车发车 拥有国内最高级的卧铺,各卧铺都有独立的视频系统,高级软卧有小型会议室,与五星级酒店相当 但是,其乘车率极低,卧铺车厢一台只有一个人 另一方面,在济南站,7人中只有1名农民工期待购买廉价票 “供给和诉求不显着一致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和铁路工程教授孙章公开质疑:“很多需要回家的人买不起票,但铁路是提出这么奢侈条件的昂贵卧铺,一辆车载不了多少人。” 专栏作家信海光也曾发表评论说:“请为穷人留下绿色汽车。” “‘绿色汽车’的消失不是孤立现象,社会看起来在进步,但留给穷人的选择越来越少。 “这是不可扭转的事实 年6月,北京和上海之间运行的唯一的绿色列车“1461/1462次”停运了 白领们怀旧在增加,但对农民工来说又无力又沮丧 往年,北京上海绿皮车的硬座运费只有88元,但汽车的一等软座需要935元,有10倍以上的差距。 由于运行区间的华丽和运费的低下,被平民追逐,被称为“神车” “有辛酸的幽默 “某网民的评论 “神车”经常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江苏民工廖兴荣就是其中的证人 每年春节,只能买到这些站票的不幸人们总是被激发出惊人的潜力,他们睡在行李架下、椅子下、厕所、垃圾堆里。 “又睡在靠背上的人,只有拳头的宽度,就成了上帝。 ”里奥说 有一年完全拥挤了,廖兴荣抱着妻子躲在盥洗室里,坐不上车的人打破窗户强行闯入,车里的人双手筑起屏障抵抗。 女大学生吓哭了,老人跪在售票员身上走了出来 在大部分车站一样的空间争夺战中上演,结果异常和谐。 新旧乘客马上互相关心,向团结疾驰的特快列车扔矿泉水瓶和垃圾。 在谁先通过的问题上,他们总是弱者。 年春节,廖兴荣的孩子身高已经超过了一半线,他需要花近往年三倍的钱回家。 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我想念在绿色汽车里拥挤的日子。 对我们来说,那不是选择而是必须的。 ”里奥说 (图:摄影师王福春《列车中国人》系列)归来的绿色汽车依然在减少,由此刺激的供求矛盾使归来的路没有那么平坦。 和中国人交往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绿皮车正在加速走向历史的归宿,成为记忆和感情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京沪线”、“济乌线”、“济哈线”等历史悠久的绿色列车相继停运时,总是引起强烈的依恋和怀念。 列车迷和老乘客自愿聚集在车站,拍火车和照片,和乘务员拍照,人们互不认识,但那一刻有千言万语 这种感情在2008年上海双年展展出的斑绿皮车中达到了小高潮 绿色汽车被艺术认可,进入了历史记忆之列 南京、市内短线绿色皮车已经改造成成人文景点,每天游客如织,感受岁月沧桑。 年春运的客流量预计将超过31亿人 面对这一创新的大规模,铁道部计划使用9亿4千万辆绿色汽车,将5029辆临时巴士投入春运。 铁道部的计划是,随着高级客运专线的建设和铁路互联网的完整性,年春运的紧张状态将不复存在 上海铁路局的一位人士说:“高铁化、高铁化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趋势。” “不仅仅是绿色列车,今后可能连空调列车都消失了”。 (图:南岭站,摄影/赵赫廷)
标题:要闻:绿皮车消亡史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4132.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