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一: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开创者
本篇文章5477字,读完约14分钟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Oscar and Langer)以及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姆契诺夫(Nemchinov)等人开始研究现代经济学的数学关系,这使得经济学开始走出象牙塔,试图回答经济增长与商品价格、投资和就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规律,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引起质的变化的数量关系。
面对国际学术界的新趋势,1959年,对中国经济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孙·也认识到经济学必须进行定量研究。在考察了经济数学在前苏联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应用和发展之后,在孙、的推动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经济数学方法、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数学模型和部门联系平衡(投入产出)原则。
这几个年轻的经济学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吸收了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营养,当时中国人认为它们是“反动的”、“庸俗的”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了经济数学方法在中国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突出的有吴、、张守一、、李秉权等。
然而,“十年文革动乱”很快就把这些人刚开始的数量经济研究变成了“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毒草,研究停止了,队伍解散了。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了经济数学方法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数量经济学协会。此后不久,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第一个数量经济研究机构诞生了。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第一批致力于定量经济学的学者也迎来了失落的十年。作为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守一和他的学术朋友一样,开始努力摆脱文革的包袱,他的创新沉淀在他自己对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中。
牛郎宝贝的希望
张守一出生于1931年。他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在家工作。他生了八个孩子,但由于缺乏医疗和药物,只有两个活了下来。
童年时,张守一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的父亲因为打麻将赢了钱而被囚禁为“叛徒”;在去追父亲的路上,他的哥哥因为哭害怕惊动日军,意外地在母亲的怀里窒息而死;卖糖果求生被日军抢劫殴打…牛郎张守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的父亲被释放后,他的家庭才得以改善。1946年8月,张守一考入刘恒村小学,五年级,成绩优秀。1948年8月,他考入岳阳第一中学,后更名为湖南省第十一中学。因为学费太贵,他的家人不得不向房东借一笔每月20%的高利贷来供他上学。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后,张守一加入了共青团,回到家乡参加土改,并在寒暑假期间在农民夜校当老师。1952年暑假,他向母亲要了5元钱,因为他是一名铁路工人的直系亲属,独自去了北京。当5元钱用完的时候,张守一看到街上贴了一些招收转学生的公告。他去报名了,因为他没有任何文件,也不允许申请考试。张守义和10多名没有证件的人跑到北京教育局。向主任抱怨:“你想为考试准备什么文件?”于是导演写了一张同意报考的纸条,张守一被北京大学录取了。不久,该校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张守一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1955年7月,张守一被分配到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学习计划经济。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后,前苏联因其积极的学术思想而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副教授、前苏联劳动工资委员会主任江(Agambe Jiang)借用莫斯科大学的一间教室,招收莫斯科大学和经济学院的学生,免费教授经济数学方法。张守一参加了这个班,学习线性规划和投入产出分析。1957年,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涅姆契诺夫院士在西伯利亚分院成立了经济数学方法研究室,并在莫斯科工作。张守一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借用材料。到1960年毕业时,张守一在五年的学习中已经通过了40多门课程的考试,每门课程得了5分,被授予优秀毕业生的称号。班上有40多名学生,其中只有两名是优秀学生。
1960年7月毕业回国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孙找到张守一,请他到该所学习经济数学方法。要研究中国经济,我们必须了解国情。从1961年冬天开始,张寿开始在全国各地调查研究。
1964年,中宣部在经济学院开展“四清”运动,矛头直指张闻天、孙、,不久他们就成了“间谍”。1965年内部运动结束后,张守一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和黄山店公社参加了“四清”运动。一次,张守一来到司夏生产队,一个富农家庭的成年哑巴,知道自己是老大,嘴里尖叫着,突然拿起一把刀向他冲来。张守义跑到屋外,哑巴被村党委书记拦住了。还有一次,黄山店召开会员大会,反对一个地主和一对夫妇来到制水队。这对夫妇第二天上吊自杀了。张守一回忆说:“当时地主富农很老实,没有必要开会斗争,斗争结束后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虽然斗争会议是由党委决定的,但它是由我们组织安排的。这说明我在参加“文化大革命”以前,是受了左倾路线的影响。”
1966年6月,“四清”队回到北京参加“文化大革命”。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之后,我对他的迷信和崇拜达到了顶峰。我以为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一个党员,一个“红卫兵”。在保卫无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中,我必须站在最前线。”
不久,张守一和张曙光等人联系了20多名青年,成立了东方红战斗队,并担任指导员。这位曾在狂热中被煽动起来的前牛郎,陷入了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漩涡,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张守一还参与了“炮轰周恩来”的“516团反革命”事件,成为中国约300万被贴上“516分子”标签的人之一。
审判期间,张守一遭到殴打、踢打、棍棒殴打,并多次晕倒。原来部门里没有“5·16”组织,审讯时要求张守一解释他的“搭档”,所以他无法翻案,只有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天晚上,张寿摘下灯泡,将一根手指插入灯罩,手指被烧坏了。因为他的脚没有碰到带电物体,所以他没有死。第二天早上被发现后,张守一成了“自杀者”。如果你不能死,如果你不解释,你会被打败。尤其是当你得知别人在编造谎言时,张守一不得不开始编造。他在每一份假材料后面都写了一个小小的假词,以为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在1974年的一次会议上,张守一检查了“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深挖了其思想根源,断定他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关注定量经济学研究
1979年,山西省统计局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教师来谈论投入产出分析。他们发现张守一是因为他编制了前苏联的投入产出表。
通过在太原举办统计学习班,谈论区域表的特点和编制方法,山西掀起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热潮,许多单位邀请北京专家来讲学。山西的制表业对国家统计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省统计局派人到太原学习,张守一还应邀到河南、辽宁、黑龙江、天津、福建、北京等省市讲学。
不久,张寿和他的硕士研究生刘树成被马洪任命为经济示范小组组长,制定了山西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的规划。张守一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和投入产出技术,设计了山西综合经济模型,包括351个方程,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区域模型。1984年,张守一负责编辑《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经济数学模型汇编》。1989年,作为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项目的准备,张守一设计了一个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并对1990年进行了预测。预测报告发表在《定量经济、技术和经济信息》上。
作为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守一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相关研究。
自1979年以来,关于数量经济学的概念出现了四种观点: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门学科,它是计量经济学,它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张守一倡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理学派。
张守一认为,数量经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前者指数量或度量;后者是指围绕主流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学科群,以数学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学和计算机为研究手段,包括数学分析(数学经济学、经济博弈论)、数量分析(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和模拟分析(实验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等。)。这个定义分解了数量这个词,数量代表数学,数量代表数量或度量。数量经济学出现后,中国经济学形成了“两张皮”。传统经济学从事定性分析,而定量经济学从事定量分析。由于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理论之间的根本差异,理论经济学很难统一。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可以绕过这种差异,在统一问题上向前迈出一步。
中国数量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8年到1978年。在孙、的推动下,吴、、张守一、、李炳泉等一批青年学者率先开展了数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从当时发表的成果来看,它主要集中在批判研究和吸收国外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和经济数学方法上。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九十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以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诺贝尔经济学奖大部分授予了计量经济学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研究深受这一趋势的影响。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经济理论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的实践。数量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最优规划理论、三大理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生产力(科技进步)和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理论。目的是建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探索中国经济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及其量化测度,实现稳定的宏观经济增长,为国民经济规划和优化管理提供量化控制手段和政策建议。
第三阶段,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面对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数量经济学界除了继续深入研究经济周期理论外,开始重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特征和方式的研究。
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除了开发模型和撰写预测报告,张守一还提出了一种评估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给每个指标一个理想值,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潜在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增长3%,等等。将年度统计数据与理想值进行比较,得到正负差异,用差异汇总数除以指标数,得到经济运行质量评价值。价值越小,经济运行质量越高,反之亦然。
1985年,张守一出版了专著《数量经济学导论》。该专著融合了数量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经济最优化方法,成为中国第一部综合性数量经济学读物。
张守一将数学方法注入经济学,并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分析,形成了一部便于管理者掌握、具有推广和改进作用的专著。他强调数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经济最优化方法。这为其他分支奠定了基础。例如,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经济优化理论可以用来做出商业决策,投入产出模型可以为经济规划提供依据。
《数量经济学导论》也为分析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张寿的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两部门的比例关系、乘数与加速原理、收益递减规律、生产价格与均衡价格、“二合一公式”等。,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澄清了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
涉足知识经济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知识经济》年度报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张守一开始研究知识经济,并坚持了15年。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经合组织认为信息是知识的一部分;张守一主张划清二者的界限,分别研究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信息来自收集,知识来自创新。信息收集的对象可以分为独立的对象和人为的对象。在人造物品中,只有知识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率超过50%的才是知识产品,所以信息的范围要比知识的范围大得多。
信息价值是信息工作者收集自己所拥有和制造的东西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价值。信息工作者在收集信息时使用的知识和技术的价值是信息传递价值的一部分。人造物品分为传统产品和知识产品,收集起来分别形成传统产品信息和知识产品信息。后者分为外部和内部信息、内部知识和信息价值。前者是依附于后者的价值,正如商业价值依附于工农业产品的价值一样。
知识价值是知识工作者利用信息、知识和物质创造新知识所创造的价值,又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知识工作者用来创造新知识的信息价值是知识转移价值的一部分。
信息产业不能生产任何技术。所谓信息技术是指由工业或知识工业生产并为信息工业所使用的技术。计算机和网络可以用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也可以,这应该被称为信息/知识技术。
2004年,张守一等主编的《知识经济导论》出版。这本书把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区别总结成28篇文章,奠定了知识经济的体系。
张守一认为,工业经济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这些资源越来越少;知识经济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其中大脑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它用得越多,就越聪明。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大学以上学历人才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各国在高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投资增长速度比其他部门快得多。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知识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产业。从需求方面看,人类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增长率正在放缓,人类对知识需求的增长率正在加快;这些快速而缓慢的变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律,这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趋势。
在先进的知识社会中,物质生产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他们还不知道的信息活动、知识创新和智力劳动。信息和知识是共享的,所以不可能根据他们的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只能获取他们需要的东西。人类正朝着“尽力而为,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方向前进。
标题:张守一: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开创者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6687.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韩文科:煤炭减产促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