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美国女诗人“爆冷”夺诺贝尔奖,看中文版译者如何说
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揭晓,来自美国的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体的存在变得普遍”。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露易丝·格丽克于1943年出生在纽约,现居马萨诸塞州剑桥市。除了写作,她还是耶鲁大学的英语教授。
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的消息公布后,原版圈第一时间联系到其中文版诗集的译者柳向阳先生进行专访。柳向阳是国内较早翻译格丽克诗歌的译者,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位美国女诗人。那么,柳向阳是否也与外界一点声音一样,认为此次格丽克获奖有些“冷门”?他又是怎么评价钱丽克的作品,并从中读出了那些不一样的东西呢?
柳向阳(诺奖获得者露易丝·格里克的中文译者)
最重要的是大家去读她的诗
q1:您是什么时候得知露易丝·格丽克获得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知该消息后,作为其作品中文版译者,是什么心情?
a:我是昨天(10月8日)下午得知她获奖的,当时正在电梯里,还是非常吃惊的。
q2:坦白说,您想过格丽克会获得诺奖吗?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觉得格丽克获奖有些“爆冷”的意味,毕竟还有其他一点热门作家的呼声较高。您是否也这么觉得?
a:对于诺奖来讲,候选人众多,得奖者只有一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呼声”(高不高)之类的 ,也无所谓冷门不冷门,最重要的是大家去读她的诗,而不是一个其他。
q3: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格丽克的作品的?当时是基于何种原因去接触她的作品并开始关注她的?
a:我是2006年开始译她的诗。我当时写了当代诗人r.p.沃伦的诗歌论文,算是做美国文学研究吧。格丽克在美国是很重要的诗人,接触到她的诗歌不算意外,读到,喜欢,就找她的越来越多作品,从海外购买她的诗集,开始翻译。
q4:您认为格丽克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您从中读出了那些东西?
a:最初读到格丽克,是震惊!仅仅两行,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我要告诉你件事件: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
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
简单地说,她早期是归入后自白派,戴着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面罩,借用心理拆析的做法,写自我。
诗歌“死不死”只是一个说法而已
q5:您怎么评价此次露易丝·格丽克的获奖词“因为她充满诗意的声音,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a:“朴素”译为“冷峻”应该更切合一点。在网上看到有译作“严苛”,也挺好。她写自我,但不是自传,而是转化为极具普遍性的诗歌艺术。
q6:您十几年来对露易丝·格丽克保持关注,从一开始的八卦观望到后来的翻译作品,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她的一两件有意思的小事?
a:早在2007年,我就同格丽克联系,希望出版她的诗选中文版,但她不愿意出版“诗选”,而是希望《阿弗尔诺》、《七个时期》等诗集一本一本完善地翻译出版——那时她的第十一本诗集还没有出版。即使在美国国内,格丽克几十年来也从未出版过一本诗选!年面世的《诗1962—》没有用“诗全集”这个名称,也是已出版的十一本诗集的合订本。她终于不使了被“诗选”的命运!
q7:您的诗歌翻译基本限于露易丝·格丽克和杰克·吉尔伯特两位美国诗人,而他们作品的阅览门槛都不算低,比如需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典故才能更加细致地解读。
您认为这次格丽克获奖,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于诗歌的关注吗?尤其是在国内,毕竟,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有人说“诗歌已死”。
a:爱读(诗歌)的人会继续读,不爱读(诗歌)的人继续不读。诺奖可能会让一点可能喜欢但未接触到她(指格丽克)的人有一个机会。(诗歌)“死不死”的都是一个说法而已。
标题:要闻:美国女诗人“爆冷”夺诺贝尔奖,看中文版译者如何说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3228.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