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时尚周刊专注时尚奢侈品资讯报道,潮流服装、护肤彩妆、品牌动态,报道女人健康时尚生活,打造第一时尚生活娱乐门户,报道内容包括时尚业界人事变动,拥有时尚业界最全的时尚人物库!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要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军?

要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军?

来源:大中时尚周刊作者:杜学君更新时间:2023-07-31 00:47:42阅读:

本篇文章1640字,读完约4分钟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逐渐增加,猝死的人们有越来越年轻的倾向。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的最新统计报告,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人。

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白血病死亡人数,每天有近1500人猝死,每分钟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同时急救成功率不足1%。

许多人可能不太关心统计,但身边的实际例子经常发生。

只有心脏病患者突然死亡? 突然发生死亡我该怎么急救? 这个文案都说清楚了……

只有心脏病患者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猝死的定义:“平时健康或看起来健康的患者在意想不到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猝死,即为猝死”。

其中,健康者就像猝死的主力军,出乎意料的是在短时间内猝死是鲜明的特征。

现实中有“只有心脏病患者猝死”的说法。

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心脏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停止,呼吸停止,氧气不能正常供给身体和大脑,最终死亡,医学上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

因此,有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中风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容易猝死,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心脏病患者猝死。

这些患者1天中早上发生猝死的概率最高,1周内星期一发生猝死的可能性最高,1年4季度冬季猝死率最高,比夏天高18.7%。

最常见的是,在一个冬天的早上,一个退休老人公园的早上练习中突然心梗和脑溢血突然死亡。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第一,老年人伴有心血管病,血管弹性下降,心肺功能跟不上气温、情绪的变化,容易诱发猝死。

那些因素有可能诱发猝死吗?

从近年来猝死的数据统计来看,年轻人在猝死的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加班、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最终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见于特定的职业,如it程序员、医生、公司高管和选手。

因为这些人需要更多地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防止猝死。

猝死之前有那些信号吗?

在长时间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下,虚汗频繁发生,心跳无故加速,整天精神衰弱,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无视这些信号,有可能发生心率加速、过缓、心悸、间歇性头晕,证明身体状况明显下降。

长期以来,很可能诱发心脏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

有时出现的胸闷、胸痛、背压缩式疼痛是冠心病的表现,同时背压缩式疼痛是猝死的终极警告,此时的冠心病相当于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反复出现晕厥、胸部压迫感、胸痛等症状时,特别是长时间熬夜、连续加班、过度疲劳、感冒等情况下,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定期体检,每年1-2次,特别是年轻人。

如果是猝死,怎么急救?

首先,日常出现胸部压迫感、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常备硝酸甘油片。

其次,遇到心跳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时,应该适用“金救助4分钟”的法则。 也就是说,发现无意识的人、无呼吸的人、无心跳的人时,应该评价为临床死亡状态,立即救助。

其中,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法,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胸外推:上下重叠双手手掌根部,举起双手手指从胸部抬起,以上半身体重施加肩部肌肉力量,向垂直于手掌根部的方向用力向下推,避免弯曲肘部,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厘米。

人工呼吸:一只手抬起后颈部或抬起下颚,另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上使头部后倾,目的是让患者顺畅呼吸通道,然后开始从口到口的呼吸。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组合采用,以30次胸外按压(儿童15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1组,每5组为1个周期,直到医务人员到达。

当然,远离猝死的最好方法是保障心脏健康,积极预防。

如何防止猝死?

1 .我们必须改变坏工作的习性,不要熬夜,过度劳累,保障睡眠充足。

2 .定期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功能

3 .戒烟,饮食清淡,低油低脂,多吃对心脏有益的食物。

4 .培养自己的兴趣,施加压力暂时找到解放途径。

5 .经常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烦恼,不引起焦虑

6 .定期体检,预防大于治疗。

原题:“如何评价是否猝死? 经常熬夜的人,快进来看看! 』

标题:要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军?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3459.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