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茅海建缅甸行③︱缅甸与史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本篇文章4548字,读完约11分钟
本论文是作者年7月11日在东北师范大学“民国史研习营”的演讲 全文分三部分各发表一篇,这是第三部分 内比都酒店区缅甸约有5千万以上的人口,67万平方公里 从自然条件来看,很热,但总体上很好。 大量的平原地区,充足的淡水资源,伊洛瓦底河流域是很好的农业地带。 接壤的中国云南,西藏多为山区,属于横断山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缅甸人均gdp为1298美元,居世界第150位,从统计上看缅甸是个贫穷的国家 在仰光,曼德勒看不到这种贫困现象,很多人可以生活,多个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相当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即使到达仰光,特别是港区,也能感受到以前远东航线的大码头景色——仰光的航运地位相当于加尔各答、槟城、新加坡、西贡、香港 在曼德勒,私家车很多,多个是高级企业品牌,但大部分街道没有信号,同样通行。 我早上上班时间注意着酒店的十字路口。 应该属于曼德勒繁荣的地方。 没有信号。 司机们好像有心里的交通规则。 既不打手势也不打招呼。 有秩序。 曼达大街缅甸历史上是东南亚三大国之一,另一个是越南和暹罗(泰国) 缅甸员工态度好,勤奋 我们从曼德勒到蒲甘,到内比都,坐当地的长途车,司机和他的助手,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经营客人的生意,很有效率。 我们也和缅甸的小生意人打交道,他们觉得速度快,手脚快。 我认为缅甸员工的态度超过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人,和越南人的勤奋差不多 自然条件好,人民勤奋,这个国家要得到好的迅速发展,人民应该有好的生活 事实上,二战前,缅甸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均gdp仅次于日本,居亚洲第二位。 在当时的缅甸,中国人也特别多 我们一行人来首都内比都的时候,好像有点明白了。 缅甸的首都曾经是仰光 这个城市在英国占领缅甸时发展迅速,在第三次英国缅战争的英军占领曼德勒,吞并缅甸后,仰光成为上下缅甸的政治中心 1948年,缅甸独立,仰光成为这个新国家的首都 但是,2005年11月6日星期天,仰光人突然发现官员们忙于搬家,第二天非正式宣布搬到内比都(缅甸中部)。 任何国家的迁都,都是重大的事情,需要进行很多前期的事业,但缅甸军政府的迁都,完全是秘密进行的 这让人联想到功榜王朝的多次迁都 缅甸新都建设是一个大计划,这个城市分为政府区、居住区和酒店区 让所有的酒店都建在一个地方是个不可思议的想法,酒店似乎完全失去了酒店的意义 军政府把新首都设计成一个大军营 我们乘坐的长途汽车进入首都长途站,坐出租车去酒店。 当地司机也不太清楚酒店的位置。 我在酒店的电话联系中终于找到了。 我们住的酒店相当好,但在酒店区的边缘,打开窗户一看就是田地。 酒店周围没有商店,酒店,居民,公共汽车和出租车 酒店旁边是酒店,旁边是酒店吗? 据说我们住的晚上酒店客满了,召开了国际会议。 内比都酒店区的街道只在内比都住了一晚。 我在酒店的餐厅吃了意大利菜,去旁边酒店的atm机取钱。 我们能看到的很少,但收获很丰 文明是遗传的 内比都的宽阔街道,决不堵车 内比就像像样的各类政府建筑物,处于缅甸建筑业目前的最高水平 从内比看贡王朝和缅甸其他王朝,好像能找到相似的地方。 这里有统治者、官员和军队,但似乎很少见到人民。 这和中国的历史大不相同。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衡平盘庚篇》。 对缅甸现在的国力来说,内比都的建设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另外在这里建设了重要的寺塔——内比都的金顶,高达100米 缅甸喜欢和邻国属于同一个贫穷国家的老挝进行比较。 从城市来看,仰光、曼德勒与万象、阮伯本相比,缅甸完全超过老挝 大学教育也是缅甸优秀 仰光大学的历史比中国的北京大学早 我在该校的校园里,看到校内学部的设置,就像40多年前我刚来的广州中山大学。 曼德勒医科大学从外表来看规模相当大 我也发现我在建设新的教师宿舍 但是,说到农村,老挝超过了缅甸 我们从曼德勒到蒲甘,再到内比都,坐的车比较低,中途能看到农业,但看不到农舍和农村。 我们从内皮多回到仰光时,乘坐的是从北欧出发的斯堪的纳维亚巴士(二手货)。 座位很高,看得很远。 远处的农夫吓了我一跳 简单的草屋,原始的生活环境,和大约几百年前没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是没有电 缅甸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曼德勒多个巨头的门口都装有柴油发电机 我以为缅甸政府如果用新都的钱建设发电厂,十分之一就能改变情况 农村小屋我从老挝万象坐长途汽车去了琅琊州。 我花了14个小时走在被压扁的山路上,看到了老挝山区的农村。 我看到这些地方虽然穷,但是有电,有农家和冰箱(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因为有电,山区也有自来水,车上的旅客到了,村民们也在做“上厕所”(上厕所)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小学,其中也有泰国、日本援建的 我看见山村的小学生骑自行车去学校 在缅甸,我中途没有看到农村小学。 不,当然没有。 这些小学建筑显然吸引不了人。 从香港飞往仰光时,看到该机的旅客们穿着“苗木行动”的t恤 苗木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种树,另一个是育人。 我听说他们去缅甸向农村小学捐赠太阳能电池板,我也建议参加他们的行动 缅甸有很长的雨季,至少在不下雨的时候,学校可以用它用电 在缅甸城市,每个人都有手机 从内比都到仰光的长途乘车券,酒店员工都用手机预订,可以看出那个国家的商业互联网服务也很好。 现代社会通过手机联系在一起 如果农村有电,农村的孩子们有手机,他们就能知道更大的世界 在缅甸的寺庙,在曼德勒等早上的布施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和青年 年轻时离家出走,理由自然很多 但是,我看到这些幼稚的脸,静静地想如果他们在世俗社会得到好的教育机会,他们还会再来寺庙吗? 如果世俗社会不能提供足够的教育机构,他们不去寺庙就能从哪里获得知识呢他们在寺庙学到的历史知识会怎么样呢? 曼德勒清晨要求布施的僧人仰光国家博物馆看到的“骏国”史和白居易的“骏国乐”我去东北师范大学“民国史研习营”是缅甸的历史,在仰光国家博物馆的心情很大 仰光的国家博物馆建于1952年,陈列着这个国家许多重要的文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英国和印度的归还物第三次英国缅战争之后,英国把缅甸的器物转移到英属印度的统治中心加尔各答。 其中包括金器、珠宝、金诏、曼德勒宫殿国王和王后晋升的御座。 这些都被认为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骏国”的历史(前期以毗湿奴城为中心,从公元1世纪到5世纪,从中国的后汉到南北朝)。 后期以室利差吸罗城为中心,从公元6世纪到9世纪左右,中国隋唐时代) 国家博物馆展示了一点那个时期的文物 骞国的历史被遗忘,尽可能骞国也有文案 缅甸最重要的历史着作《琉璃宫史》,虽然有相应的记录,但非常简略,伴随着神话 在缅甸的历史中,比较清楚的国家形态始于下缅甸地区的孟人国家 1911年,英国人在蒲甘发现妙悉提塔碑,从中可以解读“骏文” 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在缅甸南部考古,发现了心室利差打罗城。 我不知道英国人当时是否参考中方的记录。 东南亚考古中最有名的事例是吴哥,1861年法国博物学家发现这座被森林淹没的城市时,当地没有任何文献,最重要的文献资料是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 国家博物馆的介绍室利差一进入罗城缅甸国家博物馆就介绍骏文,从骏国谈起缅甸的历史 缅甸考古学家随后进行了多次特别是林汗的发掘 考古学上的发掘可以复原当时的宫城、房基、用品,复原当时的部分城市生活,但真正解读历史全貌有很多缺点 今天能读的骏文,只存在于瓮铭、石刻,只有几行字,数量也非常少 在中国的历史史籍中,对此有相当多的记载 早期骏国的历史见于晋代文献 而且,室利差打罗的历史多次出现在唐代文献中,“室利差打罗”这个汉文名来自唐玄奎的《大唐西域记》 《古唐书》、《新唐书》中有《骏国传》,是研究骏国历史和文明的重要文献 但是,这些中国文献也必须精密解读才能确认 让我举个例子 公元801年(唐德宗贞元17年),骏国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难陀访问唐朝,随行的歌舞乐队有乐工三十五人、乐器二十二种,献乐十二首。 这件事在骏国文献中完全没有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骏国乐欲王化的先迩后也来自贞元十七年奉献的骏国乐、骏国乐、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献南音奉正朔 德立杖御紫庭,黈纸不塞为尔听 玉螺吹椎捞,铜鼓打文体跳舞。 珠缨转动星宿摇晃,花魄游隼龙蛇动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所及 须磨百辟诣阁门,平伏拜表贺至尊 伏见骏献新乐,请将子孙传给本国史 有时袭击土壤老农民的父亲,暗中测量你的心独自说话。 你的政治化非常神圣,想带着感动的心引起和平 感动人不远,但太平真不是自由的声音 看国家经济,你心里像个老百姓 伤身伤心,民得和平君凯悌 贞元的民若未安,骠乐听王不叹息 贞元之民不雅不病,骏乐对你也不神圣 骗乐骗乐者吵闹,宁可听听这刈荫的话 除了白居易,诗人元稷在骡国乐也有相应的诗 白居易诗篇的要点是“击破土壤老农夫”,强调了“感动不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白居易就此结语:“骗乐骗乐者喧闹,宁可听听这刈荫的话。” “我关心的是“献南音来供奉正朔”、“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想成为唐外臣”、“须臧百辟诣阁门,平伏拜表贺至尊,伏见辩人献新乐,请国史传子孙”。 这些诗句明显表现了骏国“王化先迩后远”的志向,揭示了宗藩关系“先迩后远”的建立过程,并在《国史》中记录了“传递子孙” 白居易一定不擅长骏国语,但今天也有学者怀疑白居易是否亲自听说过骏国乐(秦序:《骏国献乐和白居易〈骏国乐〉诗》)。 白居易又从哪里知道“臣父甘当唐外臣”? 当时的唐朝又有谁懂骗国语? “奉正朔”、“唐外臣”、“贺至尊”用骗国语该怎么表达? 其实这三个儒学概念很强的短文今天正确翻译成英语也不容易 我从缅甸回国后读了白居易诗,这些复印件让人联想到最近在蒙古哈拉雷和树林附近看到的“已故阚特勤碑”。 在唐代,骏国献音乐69年前推,公元732年,唐玄宗开元20年,突厥毗伽可汗的弟弟阙特勤去世,毗伽可汗向唐派遣工匠为阙特勤建庙立碑。 《已故阚特勤的碑》上刻有汉文案和突厥文案,两文案的文案大不相同 碑文的汉文是唐玄宗李隆基写的,多少证明了唐皇帝的虚妄 碑文上的突厥铭文是毗伽可汗写的,多少证明了突厥可汗的虚伪 他拿了唐钱,又派工匠去唐为他立碑,但在突然的碑文中,让土耳其人警戒唐。 这两种文案都是唐代工匠刻的 这些工匠当然不擅长复印土耳其语。 白居易诗中写着“德宗立杖御紫庭”的时候,在“曲终王子启圣人”之际,唐德宗李适真的听到了骏国人的“想王化”(接受儒家文化)、“唐外臣”(接受封贡关系)的话吗? 他听了,是骏国王子舒难陀说实话,还是撒谎,还是突厥毗伽可汗这样虚伪的故事? 你可以再追问下去。 骏国王子舒难陀知道汉文案吗? 不擅长的话,又是谁翻译的? 这里面有译者的“贡献”吗? “已故阚特勤碑”是俄罗斯考古学家在1889年发现的,相关研究各国尚未停止 我们对骏国的研究在哪里? 我们对蒲甘王朝、东呼王朝、贡榜王朝的研究在哪里? 我们解读缅语、孟文、骈文、付文的能力在哪里? 在这些方面我们显然有很多不足 我们的青年也能走这条路吗?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要闻:茅海建缅甸行③︱缅甸与史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地址:http://www.d3jt.com/xbzx/23659.html
免责声明:多伦多星报中文网报道的内容涵盖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旅游、求职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多伦多星报中文网编辑将予以删除。